TAB等效熱負載傳遞:
說明文字:
計算冰水泵,可以分成一次側、二次側;冷卻水泵 的功。
0.1.冷凍能力計算公式
定壓比熱容Cp (Specific Heat Capacity):是單位品質的物質在壓力不變的條件下,溫度升高或下降1℃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。
以水為例,一千克(kg)重的水需要4186焦耳(J)來加熱一克爾文(K)。根據比熱容,便可得出:
Cp = H(J)/m(kg) x △T(K) = 4.186kJ/(kg · K)
q(kW) = m (kg/sec) x Cp (kJ/(kg · K)) x △T (K)
q(kW) = 密度 ρ(kg/m3) x 流量 Q(m3/sec) x Cp (kJ/(kg · K)) x △T (K)
單位換算°C 成K , 0 °C = 273.15 K;T(K) = T(°C) + 273.15,例如攝氏20度換成克爾文:T(K) = 20°C + 273.15 = 293.15 K
0.2.冷凍噸單位換算
冷凍噸簡稱RT(Refrigeration Ton) 定義為在攝氏零度下將一短噸(2,000磅)的冰熔化24小時的需求熔化熱。
一冷凍噸約等於12,000 BTU/h=3024千卡/h=3.516kW。
公制冷凍噸,約等於3320 Kcal/hr,相當於1.1冷凍噸。
臺灣家電業常用的所謂“台制冷凍噸”則是8,000 BTU/h(2000千卡/h)。
以熱力學及化學使用的「熱化學卡路里」而言,1卡路里(cal)=4.186焦耳(J)
冷房能力的單位為 kW 或 kcal/h
1kcal/h=1000cal ×4.186(J/cal )/1h×3600(s/h ) ≒ 1.1622(J/s) ≒ 1.1622W
1W ≒ 1(kcal/h )/1.1622 ≒ 0.8604(kcal/h)
冷氣能力用kW表示, 1kW=860(kcal/h),而 1 kcal約等於 4 Btu
公制 1R.T.=1.1美制=3320(kcal/h)=13174.8Btu=3861W=3.861kW
美制 1R.T.=12000(Btu/h)=3024(kcal/h)=3516W=3.516kW
台制 1R.T.=0.66美制R.T.=1992(kcal/h)≈2000(kcal/h)≈8000(Btu/h)
0.3.冰水主機設計規格
蒸發器出水溫度:7℃
蒸發器入水溫度:12℃
蒸發器入出水溫差:5℃
冷凝器出水溫度:35℃
冷凝器入水溫度:30℃
冷凝器入出水溫差:5℃
冰水循環量:10 Lpm/RT
冷卻水循環量:12.5 Lpm/RT
0.4.請廠商提供冰機的測試報告
Output Type | Full Load | Part Load | Part Load | Part Load |
---|---|---|---|---|
Percent Load % | 100 | 75 | 50 | 25 |
Chiller Capacity | 550 Tons | 413 Tons | 275 Tons | 138 Tons |
Chiller Input kW | 312 kW | 166 kW | 78 kW | 41 kW |
Chiller Input Power | 0.566 kW/Ton | 0.402 kW/Ton | 0.283 kW/Ton | 0.298 kW/Ton |
Chiller OOP | 6.2 | 8.7 | 12.4 | 11.8 |
NPLV | 0.328 kW/Ton | N/A | N/A | N/A |
Cooler | ||||
Entering Temp. | 12.00 ℃ | 10.74 ℃ | 9.50 ℃ | 8.25 ℃ |
Leaving Temp. | 7.00 ℃ | 7.00 ℃ | 7.00 ℃ | 7.00 ℃ |
Flow Rate | 1465.0 gpm | 1465.0 gpm | 1465.0 gpm | 1465.0 gpm |
Pressure Drop | 55.9 kPa | 56.1 kPa | 56.3 kPa | 56.5 kPa |
Condenser | ||||
Leaving Temp. | 34.67 ℃ | 27.20 ℃ | 20.35 ℃ | 19.34 ℃ |
Entering Temp. | 30.00 ℃ | 24.17 ℃ | 18.33 ℃ | 18.33 ℃ |
Flow Rate | 1815.0 gpm | 1815.0 gpm | 1815.0 gpm | 1815.0 gpm |
Preesure Drop | 49.8 kPa | 51.1 kPa | 52.5 kPa | 52.6 kPa |
0.5.計算泵浦歐盟能效,COMMISSION REGULATION (EU) No 547/2012。
比速率Ns = rpm x √Q / H0.75 , Q (cms)歐盟、Q(cmm)日本、H(m) .
ηpump,BEP = 88.59X + 13.46Y – 11.48X2 – 0.85Y2 – 0.38XY – C
X = ln(Ns), Ns -> Q 單位為 cms, ln為自然對數
Y = ln(Q), Q100% -> Q 單位為 cmh
End Suction Own Bearing (ESOB) 連軸式泵浦
End Suction Close Coupled (ESCC) 直結式泵浦
End Suction Close Coupled inline (ESCCi) 管道泵
Vertical Multistage (MS-V) 立式多級泵
Submersible Multistage (MSS) 沉水多級泵
0.6.低壓三相鼠籠感應電動機IE3能源效率基準
0.7.泵浦性能測試CNS16017
CNS16017 迴轉動力泵液壓性能允收試驗-1級、2級及3級
總揚程:
任一截面之總能量
總揚程由下式表示
Hx = Zx + Px/ρg + Ux2/2g
Z:橫截面中心在參考面的高度
P:所述橫截面中心的錶壓
入口總揚程:
泵入口截面處的總能量
入口總揚程由下式表示
H1 = Z1 + P1/ρg + U12/2g
出口總揚程:
泵出口截面處的總能量
出口總揚程由下式表示
H2 = Z2 + P2/ρg + U22/2g
泵總揚程:
出口總揚程 H2 與入口總揚程 H1 之代數差
總揚程由下式表示
H = z2-z1 + (P2 – P1)/ρg + (U22 – U12)/2g
(U22 – U12) 通常會為0
量測原理的補充說明:
揚程定義中,規定的各種輛應在泵的入口節面S1的上游及S2的下游,一小段距離的S1截面及S2截面處進行量測,參照圖。因此應該考慮期間的管路摩擦損失,亦即S1與S2之間H12及可能之局部揚程損失,亦即S1與S1′之間的HJ1及面S2與S2′之間的HJ2,而泵總揚程由下式計算之。
H = H2′ – H1′ + HJ1 + HJ2
上式中,H2′ – H1′ 為S1′及S2′處的總揚程
Z1 = Z1′ + Zm1′ ; Z2 = Z2′ + Zm2′
H = (Z2′ – Z1′ ) + (Zm2′ – Zm1′) + (Pm2′ – Pm1′)/ρg + (U2′2 – U1′2)/2g + HJ2 + HJ1
差壓計量測:
Z1 = Z1′ + Zm1′
Z2 = Z2′ + Zm2′
ΔZm = Z2′ – Z1′ = Zm2′ – Zm1′
ΔZ = (Z2′ – Zm2′) – (Z1′ + Zm1′) = (Z2′ – Z1′ ) – (Zm1′ + Zm2′)
ΔZ = ΔZm – ΔZm = 0
H = (Z2′ – Z1′ ) + (Zm2′ – Zm1′) + (Pm2′ – Pm1′)/ρg + (U2′2 – U1′2)/2g + (HJ2 + HJ1 )
H = (Pm2′ – Pm1′)/ρg + (U2′2 – U1′2)/2g 通常會約掉等於0
最後會得到: H = (Pm2′ – Pm1′)/ρg =>> 兩端壓力差/ρg
0.8 請泵廠提供冰水泵等耗電比(等總效率)性能曲線
0.9 請泵廠提供冷卻泵等耗電比(等總效率)性能曲線
0.10 泵浦運轉在低能效區域的問題
IPLV=2.3%×A+41.5%×B+46.1%×C+10.1%×D
以IPLV的時間係數來說,50%負載的權重高達41.5%,表示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運轉在低負載區域。
0.11 泵浦並聯運轉轉,案例一,效率變化示意圖1備3用
三台並聯泵浦機組在低流量下的低能效問題,A、B、C三個操作點,分別落在效率曲線上的a、b、c三點,如圖中的操作點A效率最佳,操作點B可能落在10%以外,C操作點的效率最差,最佳效率點的揚程太接近操作點A,操作點C的低能效問題會更惡化。
0.12 泵浦並聯運轉,案例二,轉效率變化示意圖1備3用
三台並聯泵浦機組在低流量下的低能效問題,A、B、C三個操作點,分別落在效率曲線上的a、b、c三點,如圖中的操作點A效率稍佳,操作點B效率最佳,C操作點的效率最差可能落在20%以外,單台泵浦的最高效率點的揚程應位於操作點A與操作點B之間,但仍無法解決操作點C的低能效問題。
0.13 泵浦並聯運,案例三,A泵×2台一備一用, B泵×1台, C泵×1台
0.14 泵浦串聯,案例一,轉效率變化示意圖
一次泵與二次泵的選用,不能只考慮個別泵浦的操作點,因為二個泵浦串連起來之後必須等同於一顆泵浦來測試,如圖中的一次泵與管路阻抗曲線的操作點為b,但串聯後的操作點b’,而一次泵的實際運轉效率會落在b’的低效率區。
0.15 泵浦串聯,案例二,轉效率變化示意圖
一次泵與二次泵的最高效率點都必須位在Q100%,因為如圖中的一次泵與管路阻抗曲線的操作點為b,但串聯後的操作點b’,這樣一次泵的實際運轉點會落在b’的高效率區,也就是一次泵與二次泵都運轉在最佳效率點。
0.16 冰水管路壓力變化
在考慮遠端裝設有高壓差的換熱裝置時會採用這樣的系統,遠端空調箱的壓差可能有7m或更高接近10m,各裝置需要裝置平衡閥來調節流量。
0.17 冷卻泵與冷卻塔安裝在屋頂時注意事項